立即註冊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東里論壇

搜索
查看: 8877|回复: 3

[棋譜·專著] 贾题韬:象棋指归·序

[复制链接]

335

主题

486

帖子

3089

积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89
发表于 2014-9-14 11:43:15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


贾题韬先生(1909—1995),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人,著名象棋理论家、中国象棋理论奠基人。15岁获太原市中国象棋少年冠军,称雄三晋。1940年尝与棋王谢侠逊对弈十七局,多胜二局。

先生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先后任山西大学、金陵大学、成华大学教授,讲授逻辑学、哲学等。著有《象棋指归》等多部象棋著作。

先生还是当代杰出的佛学家,特别对禅学造诣甚深,著有《坛经讲座》《论开悟》《佛教与气功》等,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先生曾先后任西藏自治区宗教事务委员、西藏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象棋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按:贾题韬先生于民国时,曾在当时颇负盛名的“维摩精舍”负责学部工作,当时负责法部者为袁焕仙。)

本书是其在1941年的著作,为我国象棋创建了理论体系和对全局进行理论分析评解体例,对现代象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书全部链接如下:

贾题韬:象棋指归·序
http://bbs.donglishuzhai.net/thread-447-1-1.html

贾题韬:象棋指归·上篇 象棋论略
http://bbs.donglishuzhai.net/thread-453-1-1.html

贾题韬:象棋指归·中篇 起手研究
http://bbs.donglishuzhai.net/thread-454-1-1.html

贾题韬:象棋指归·下篇 名局选评
http://bbs.donglishuzhai.net/thread-455-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主题

486

帖子

3089

积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89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12:15:45
再版自序


象棋——源远流长的民间艺使——她的车尘马迹,无论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水边林下,工厂田间,都和人民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为人民所喜爱。关于她的身世,有人远溯及周、秦;有人或攀亲到印度;她外而和“国际象棋”联翩齐飞,内而和围棋交相辉映。但奇怪的是,直到大陆解放前夕,这样漫长的历史资料中,竟未发现较有理论体系的著作对象棋的丰神面貌给以较深刻的勾画和介绍,诚属憾事。我想,这也许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对人民生活漠不关心的证明之一吧!《象棋指归》(以下简称《指归》)一书,是尝试地为了填补这一历史空白而写的,书成于1941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全国性的棋类比赛既从未进行,地方性的集体活动也不多见,棋类的书刊奇缺,各地棋手互通声气、交流意见的机会自然也很少,因而全书的命题构思所依凭的资料极其有限,基本上是根据个人的经验体会和一些设想写出的。在这样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支持我有勇气拉开了对象棋理论工作序幕的动力,绝不是个人一点浮浅的造诣,而是由于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所激起的热爱祖国之情。那时,开始翻阅围棋译作,感到围棋本系我国的地道产物,愧己见拙于东瀛,象棋——这朵民族艺术之花,可不应当再落后于他人了。

《指归》全书的内容,是从界说象棋是一种模仿战阵体制的文娱活动而出发:先对棋子——战员作了特点、实力、用法的分析;次对棋盘——战场作了线路主次据点适应的说明;然后进行了阵形研究,把全局的进程划分为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的布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分类概括了各种局面并指出其优点和缺点以及进入中局各种局面的错综使用;强调了残局中应熟悉“杀”、“和”定法和精打细算调度得宜;更重点指出了贯彻全局的总的运用原则,唯在于分辨先后手和掌握先手,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等等。此外,对于判分棋艺水平高下的标准,对局应遵守的规则,学习方法和与布局有关的起手常识,也依次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最后,为了收取理论与实践的一贯之效,选评了实战对局作为例证,别开了前所未有的研究体例。

《指归》初版,是由著者个人出资印行的。由于考虑到不在习见的理论作品,并且出于个人尚不敢自信的水平,恐未必能引起共鸣,因而没有敢于大量发行。而出乎意料的是,印书很快销完,同时得到海内外不少读者和报刊的鼓励,希望能按照《指归》的体例对全局和残局作进一步的论述阐发,这确实使我十分高兴。因即拟定了写出《残局概论》、《桔梅校订》、《梅花新法》等作的计划,预计在二、三年内完成。不幸由于个人的沧桑经历,有些写了一少部分,有些只起了个头,而仅有的存稿还遭到损失。如果不是新时代的到来,可能终于成为痛苦的回忆了。

但是,事物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其总的必然趁势的。个人的涓滴贡献,在社会前进的洪流中,未必当得起“九牛一毛”的作用。也许是偶然,随着《指归》的问世,象棋发展的方向在国内外似乎都起了从着眼局部到通观全局,从技巧的战斗转入理论研究的变化。特别在解放以后,在党的“双百”方针的照耀下,象棋从素来不受重视的地位登上了百花齐放的舞台。仅仅短短的三二十年的时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远远超过了三百年来的历史进程。而《指归》中一些不同于以前的观点和提法,很幸运地受到了时代的检验,多少给了我以自信;使我的垂暮之年变成了新生之日。今后,我将继续以前的计划,争取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最近已写出了《象棋残局新论》上集,作为重提以前计划付诸实施的开始。现在以承《成都棋苑》校印《指归》,使这本旧作能和更广大读者见面再受检验,真不胜其“物尤是也”、“换了人间”之感。趁此机会,物再写出以下几点补充说明如下:

一、“象棋”名称,早见于《楚辞》、《说苑》等古籍,来源已很久远。以“象”名棋,本义正如《易·系辞》中所说“象者,像也。”表示系模拟战阵的体制而创建的。和造字的“六书”中有所谓“象形”,口技中有所谓“象声”的“象”,用法相同。就棋子中“象”的作用来讲,本当作“相”。一方面写作“象”,是为了取便区别于另一方;也如一方作“士”,另一方作“仕”一样,别无深意。如果把它当作动物中的“象”,当作直接参加作战的兵种去看,那就错了。因为它的活动规定不得越界,没有直接杀伤将(帅)的效能,很明显等同于“士”,都属于主内部工作的成员;论地位不能和将(帅)相比,论实力远逊于车、马、炮等,特别把它取来作为标志命棋,除非别具有充分的史实考证,道理上是讲不通的。

现在“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同称为“象棋”,异实同名,有嫌混淆,私意“象棋”名称,在我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地位,似应专用以指称“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不妨直截了当省称“国际棋”。这样比较名实相符,厘然有当,称谓上殊觉方便。

二、关于象棋的诞生问题,由于历史资料缺乏,至少,截至现在,尚难作出确切的答案。《指归》用了即果求因的方法,就现存的体制作了近似的推断,认为可能系春秋、战国期间的产物。理由是:(一)棋盘格式突出了以河为界,象征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可能在黄河流域;(二)棋子的组织富有政治性,并严格分为担任拱卫的士、相和担任进攻的车、马、炮、兵两类,说明社会分工已渐趋明朗化;(三)相不越界,将、士更不出九宫,兵在界内直行、过界方能横移等,地域观念表现得极为浓厚,可想而知已由部落进入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封建社会;(四)进攻的子力中以车最为重要,证明当时以车战为主,并必然地要以车作为衡量实力强弱大小的标准,如对天子称“万乘之尊”,对诸侯称“千乘之国”,对士大夫称“百乘之家”等。凡此种种都大体上符合于春秋、战国或稍前的“周”、稍后的“秦”、“汉”时代背景。估计先是行于军中的一种游戏,也许是较原始的粗略的指挥军事的图案设备,因时代的演变增损成为现行体制的。

有人认为,我国至宋代才发明了火药,象棋兵种中有“炮”,似不应产生在宋代以前(清人纪晓岚主此说)。殊不知古代有以机发石的礮(同砲),所以“礮’字的偏旁不从“火”而从“石”。到现在,棋子的标记仍然“炮”、“砲”通用,即其明证。并且退一步讲,即使去掉“炮”,也仍然不失为象棋;说宋代对象棋添了“炮”是可以的,因为添了“炮”就说象棋始于宋代是不可以的。又《续藏经》载有这样一则:“唐文宗开成己未造象棋”,下边注有“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等语。但据牛僧孺自撰的《玄怪录》所记有关象棋的轶事来看,民间早已有类似现代的象棋流行,似乎是由他取来和行于宫廷间的加以比较作了修整而已。象棋是否创自唐代,孤证不立,尚属疑问。所能证明的是在此以前确已有了象棋。更有把象棋的创制提前到周代的说法,指为武王伐封时,象战阵而作象棋,但无文献可征。这可能系后周武帝制《象经》的误传。至于根据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具有相似之点,认为象棋系来自印度的主张,虽然也不无理由,但细考国际象棋的体制:棋盘上没有河界;棋子位置在方格之内;棋子缺炮和士,没有担任拱卫的兵种;王、象可以全盘行走;战斗力最强的是后;兵斜行吃子,到底格可以升变;马没有绊腿的限制;王受困作和;这一切和中国象棋相较,相同之点仅仅棋子的数量和棋子中有车、马、兵,而马、兵的走法尚且不同,如承袭自印度,似不应差距如此之大。我们认为,就二者的共同点而言,中国象棋也许受到印度象棋传来的影响,棋子的种类和数量,棋盘的点线和场面起过相应的变化,但绝不是主要的,更不是由于印度象棋的传来,中国才有了象棋。因为中国象棋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和文明,只能当作“吾家旧物”才能作出适当的解释。这是《指归》对这一问题的唯一立场,我们不应徒矜新奇,数典忘祖。

三、象棋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欣赏,培养品德。如果单单重视技巧,为走棋而走棋,所追求的目标就未免太低级了。并且品德情操的高下,往往影响棋艺造诣的浅深,交相资养,关系密切。此如在棋界最流行的话题“胜不骄,败不馁。”既是高尚的情操,实际也是临局必须具备的修养。在棋艺水平日趋接近的今天,彼此微细差距所系,不完全在于技术,而且也有关于情操品德。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每一个棋子的进退动静,在思想上要养成从全局利害出发考虑问题的习惯,这更是社会主义下的行为准则——集体主义。书中对象棋的旨趣,仅仅提到“陶情怡性……淬厉奋发民族战斗精神”,尚嫌不足,特为补出。

四、《指归》把有关布局的局面区分为八种类型:系属于炮的计有当头炮、偏锋炮(过宫炮)、担子炮、巡河炮等;系属于马计的有屏风马、单提马、缠角马、先锋马等。以此为中心,联系前所述有关的各项问题,从对棋子的分析以至判分棋艺水平的标准等,和《指归》印行到现在(1941-1982)一段期间棋艺发展的今昔对比,需要指出的有如下各点:

  (一)当头炮的基本战略是中线突破。由于受到屏风马的抵制,中线突破变为中线牵制,从而产生了五六炮、五七炮、五八炮、五九炮、巡河炮等新的攻法,改由侧面袭击。其中五六炮、五七炮、五九炮过去虽然也在使用,但没有成套;五八炮、巡河炮则是崭新的布局,过去几乎没有出现过。但须知道的是,各种侧面袭击的方式之所以奏效,仍在于防卫方面不得不兼顾中线被突破的威胁。所以要想精通使用当头炮的全部攻法,首先必须把进中卒(兵)运用连环夹马的一套战术当作基本功,进行必要的学习和锻炼。

  (二)执先当头炮的另一劲敌,是执后方面运用顺手炮和列手炮。这是《梅》、《桔》诸谱的拿手好戏,而双方布置都是一马正出,一马屯边为正格。指导思想是认为双马正出,易于遭受车的压制,甚至招致伤亡。但是这样的布置,会使局面趋于简单化,执先者发挥攻击力有嫌不足,执后者想要反扑也难措手,这样,双方就发展为争出正马,变化多端,已非《桔》、《梅》诸谱所能范围了。

  (三)屏风马的发展更见丰富多采,当头炮的攻法层出不穷,屏风马的应法也日新月异。扼要地说,屏风马的布置可分为两大类:前者系王著《梅花谱》的路子,后者是吴著《梅花谱》的路子。在过去,进三兵比较普遍使用,《指归》也认为得局面之正。但由于五七炮和五八炮的发展,进三兵(卒)的路子受到扼制,屏风马的反弹作用,对此显得极其苍白无力。由此进七兵(卒)的路子从五十年代起转占了上风。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在理论上需要再作深入地探讨。

  (四)先锋马局,又称“快马局”,是执先方以兵三进一开着,继之以连续跃马占先到河头,然后看情况需要,中途变用当头炮、过宫炮,或起马、飞象等局,这在过去是习见的。现在则认为布置尚未就绪,跃马轻进属于偏师,已少见用。不过它在对兵局的形势之下,依然有其极大的使用价值,尚有待于今后的深入钻研。

  (五)单提马局,过去和现在都认为系较稳妥的布局,对防卫当头炮中线较为虚弱。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反单提马对付当头炮的横车运用,具有很多曲致的丰富内容。

  (六)偏锋炮(过宫炮)的基本观念没有大的变化,新的发展在于执后方用来对付“飞象局”,并在应付当头炮上修正了王著《梅花谱》的着法,变更了优劣的位置。

  (七)担子炮局,过去不少人使用。由于残局的水平提高,兵的保留使用特见重要,这种布局,中卒和边卒都易于被消灭,也较少用了。但由于应付“过宫炮”,似乎还留有一定的地位。

  (八)缠角马局,过去被认为是对付“仙人指路”的利器。在现在则认为行动迂缓,暴露目标,影响布置,降为飞象局的附庸。不过这个附庸地位所起的作用并没有为棋手们所忘记,而它的作用也不限于缠角兑兵。

  (九)巡河炮局,这在过去也是不多见用的,现在几乎是绝迹了。把它作为起手法之一是比较适当的。不过,从约近半个世纪的棋艺发展来看,布局是从旧到新,又由新重提旧,更自旧创新这样螺旋式的向前推动着,而这个布局恰是还有待于开辟的新园地。

  (十)夹炮屏风马(反宫马局,属于屏风马的变种),在过去,是经常使用的。但有一段时期被认为有碍于中线的防守,并且出车较缓,反扑力不大,曾遭到冷落。从七十年代中逐渐又露了头角,发展成为抵御当头炮的有力武器之一。更应当指出的是,如前所述,顺手炮、列手炮等局面最大的变化在于改变了《桔》、《梅》习套,争出正马(非边马),正恃有当头炮在必要时可以变为“夹炮屏风”解除车压马的威胁,并由此产生弹性攻势。这就是《指归》中所提出的,中局之要,在于移步换形,对各种局面的综合使用。

  (十一)在过去曾被棋手们认为无往不宜的“仙人指路”(《指归》列入起手研究),由于产生了“平炮射兵”的应法而受到抑制。但是“穷则变”,由此激发了采用当头炮还击的策略,又“东山再起”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十二)飞象局(《指归》列入起手研究),在过去认为不及“仙人指路”灵活,然而这却避免了“平炮射兵”的迫击,保留了第二手进三兵和七兵的选择权,易于从容布置。

  (十三)掌握先手,是对临局的总的指导原则。但先后手的分辨必须落实在一定的“形”上,才有物质基础,《指归》对此引而未发。这一点,我在最近所写的《象棋残局新论》中曾重点指出,虽然是为残局立论,实则是通贯于布局、中局的。

  (十四)关于判分棋艺水平的高下,一般是就一时一地的对局成绩作衡量,漫无客观的标准。事实上此地的高手未必不是另一地的低手,此时的甲级未必不是另一时的乙级,这是极不科学的。《指归》的提法,是以熟悉各种子力的运用与“杀”、“和”定法,作为第一级;熟悉各种子力运用,才能谈到各种子力的配合,对各种布局有大体的了解,作为第二级;必须进而专精一、二种布局,能以一种局面应付多种局面,作为第三级;由此触类旁通,逐渐精通各种局面,作为第四级;能够综合使用各种局面,作为第五级;进而能超出一般的见解打破框框,藏巧于拙,寓刚于柔,能善于显示被动的形态藉以收取先手之实利,作为第六级;第六级的境界到圆熟地步——“妙持先手”,作为第七级。《指归》根据以上的标准,曾对当时的第一流棋手作了衡量,大约在四、五级之间,并作了当时无国手的断言。即以现在的第一流手和当时的第一流手相较,水平差距,已是单、双先了,足证论断之不谬。我认为现在有了审定棋艺级别的制度,更应当有个就棋论棋的实际依据进行较全面的测验,并不仅仅限于对局,虽说对局是较重要的测验方法之一。但这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个人认为兹事关系甚大,拟另作专文提出。

  (十五)关于临局应守的《公约》,有些是就当时的习惯而提的,在比赛规则中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但象棋的成“和”惯例较多,《指归》认为在成“和”上也应分出强弱高下来,这样既符合于行棋的实力,也有利于比赛的评比,是值得参考的。

最后还须向读者声明的一点是:《指归》成书于四十年代,行文构思难免不受当时社会的局限,为了保持原书的历史面目,所有章节文字很少更动。

贾题韬  1982年7月4日于成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主题

486

帖子

3089

积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89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12:21:39
一九四一年崔复《序》


赵城贾君题韬以军兴之明年,来川授论理于蜀华中学,余时任法律讲席,二者皆综核名实,以条理始终相尚,颇与论议往复。已而闻其擅长象艺,年十七即为山西冠,余既夙耽此事,讲习多暇,每阅象棋谱以自娱,于是益欣然谓德之不孤而有邻也。次年君移居学校教员寓室,昕夕共处,日必出其与成都诸名手对局,相为剖析,穷微达变,探索幽异,当其踌躇满志,虽庖丁解牛之乐,殆不足深喻。余以君临局,并世固当无比,至其疏发纲维,秩然洞澈,甘苦能道,舒卷任心,则自古名家,未必相胜。恒劝其述为一书,并补订《梅花》《桔中》诸谱,而君深自谦抑,谓假以十年,庶几可以语此也。民国二十九年冬,国手平阳谢侠逊来成都,余约与君对局,谢氏于象棋撰述即多,又数与南北名手周旋,毕生精力未尝舍此而别事,十余局之胜负推移,竟屈君下。谢氏告余,当代如林奕仙猛鸷而失之粗,王浩然绵密而伤于老,惟贾君无间然,盖于机权廉勇,得之深焉。今春,君应同好之固请,始著《象棋随笔》行世。秋,空袭频报,避警于城西水竹之区,益萃其力于述作,余时寓居灌县,往复椷询,每想见其夜雨疏镫一枰坐对之情。及返成都,而君书写定,持以示余,且曰:子其为我定之。余乐观其成,岂敢谓有龙渊之利,可以议断割者乎?此书凡三卷,上编《象棋论略》。论棋子,则详其特点、实力与用法;衡局势,则由布局、中局而残局,分理明察,小大必颏,纷纭之虑,期于一致。辨先后一节,尤为极深研几,眇达神旨,辅以拟例诸局,独出机杼,精思潜运,皆足以陵轹前贤,启导百世者也。中编《起手研究》,初学之经纬蹊径也。下编《名局先评》,与上、中编相发明,学者于此取证而用之,知其法而又深乎其类,统古今之论象棋者,无以易乎此矣。抑余更有言者,君之技,固早已戛戛独造。入蜀以后,则由绚烂而归于冲澹,倘所谓得江山助者与。盖史公之言曰:“《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今君眷念旧乡,侘傺无聊,引于山林皋壤,乃讬其拨乱反正之情于方枰之上,举类迩而见义远,上发当政以操危虑深之思,下作懦夫以踔厉奋往之气,推其至,可以风于下而厉末俗,斯又岂指挥筹子、旁行邪上,以取一局之成败而已哉。余于君有二年之雅,既谬许相知,逐不辞拙陋,而为之序,若其所善,以为览者自得之,固不能紬绎而尽已。民国三十年十一月温江崔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59

帖子

6532

积分

嘉賓

Rank: 5Rank: 5

积分
6532
发表于 2014-9-15 09:25:31
期待中!
由淺入深,很不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QQ|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東里論壇 ( 粤ICP备14015598号 ) 公安备案图标粤公网安备 44512202000019号
GMT+8, 2024-11-22 16:05 , Processed in 0.089771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