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搜索

[溫病] 曹洪欣 总主编:温病大成(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008)(全6部缺第6),PDG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4 21:18:55 |阅读模式
發布書籍
【叢書名】:
【書名】: 温病大成
【作者】: 曹洪欣 总主编
【出版機構】: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2008
【版式】: 簡體橫排
【頁數】:
【清晰度】: DPI300或同等清晰度
【完整度】: 全6部缺第6
【書籤】: 詳細或完整
【文件格式】: PDG
【文件大小】: 1.48G
PDG格式(包括由PDG打包而成的UVZ格式)推荐用老马软件“UnicornViewer”阅读,
   点击下载:UnicornViewer_v0.12j


本资料由东里论坛(http://bbs.donglishuzhai.net/)搜集于网上,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作他用。


《温病大成》为温病学专题文库,融合丛书、类书、全书、书目4种文献的特点,形成系统的带有简要注释的温病学文献集成。全书分6部:通论Ⅰ、通论Ⅱ、通论Ⅲ、专病、温病医案、温病综合研究。


下载地址:
01温病大成(1-5部)【東里書齋共享】_11906730.ra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21:25:17
《温病大成》共6部1300余万字,和一般以“大成”为名的丛书不同,“温病大成”并非简单的古今温病书籍汇集,而是在整理研究历代温病学文献基础上,进而总结具有中医原创优势的温病理论与治疗经验,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抗击瘟疫的作用。

    近几年来,从SARS到H1N1,不断变异的病毒导致的传染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应对突如其来的病毒性传染病方面,事实证明,中医几千年抗击瘟疫的丰富知识可以有所作为。在这一大背景下,《温病大成》以全面整理、研究古今瘟疫文献为主旨,既广罗博采古今温病文献,又条理清楚了自古以来温病学术发展脉络,凸显了中医治疗瘟疫理论的原创优势,在中医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方面可以说独树一帜。

     继承中医原创知识的第一步,是搜集、遴选、整理现存的文献。《温病大成》6部之中,用4部的篇幅来容纳精选出来的温病典籍,共精选100种温病精品原著。该书不仅对温病名著名篇搜罗无遗,同时还注意保存了许多珍稀而有新见解的温病抄本、孤本。这一抢救性的工作实在是功德无量。

《温病大成》第五部为《温病医案》。该部虽然也是文献整理,但风格又不同于前四部。该部筛选梳篦出120种医案著作中温病类医案,以时为顺序,以书为单元,类编成《温病医案》。该部洋洋两大册,310多万字,病例上万个,为温病临床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此《温病医案》是历史上第一部温病专门医案汇编。这一广泛遴选、精心整理的著作,冠绝前人,泽被后世。

《温病大成》通过上述文献校点整理与类编,将丰富的温病文献熔于一炉,从而建立了中医温病学研究的坚实平台,在温病信息搜集和文献遴选整理方面,该书都做到了“广博”,同时还在“精新”二字上下了很大功夫。

首先,从该书对几部温病名著的整理,就可以看出编纂者的文献研究功力。例如温病学奠基之作《温疫论》,此前已经有多种校点本。编纂者发现其中版本存在问题,于是走遍全国逐本查阅,缕清了其版本系统与源流,从中选择了现存最佳版本进行整理,解决了该书中许多学术文字的谬误。又如现存叶天士《温热论》有两种传本,文字差别比较大,难以互校。整理者考其源流,同时选入《温热论》两种最佳传本,从而避免了穿凿杂糅的弊病。薛生白《湿热论》,即便在清代,其书作者、条文等就留有多个悬案。整理者对该书精心调研,发掘出今存嘉庆孤本,使薛氏书的许多疑点迎刃而解。以上诸例,足见在重点温病名著整理方面,该书编撰者研究之精深,使全书新见迭出,为温病学说正本清源奠定了基础。

作为中医专题文献整理研究,能做到广博精深的程度,难能可贵。然而《温病大成》编撰者并不满足文献整理校点所获得的成绩,在知识发掘方面有许多开拓之举。例如该书为了体现温病的完整理论体系,在第六部中又设置了《温病滥觞》和《温病薪传》两个独立的专题内容。

《温病滥觞》收集了《温疫论》问世之前与外感温热病相关的论述,以反映温病学术之源。这部分内容是在普查清以前千余种温病相关典籍之后,从64种相关典籍中披沙淘金,为考察温病学说及其理论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基础。《温病薪传》则系统遴选了1949年以后的温病相关研究资料精华,并将调研重点集中在乙脑、流行性出血热、麻疹、流行性感冒、SARS等14种疫病的中医临证治疗精华与新法,从而体现了温病理论在现代环境下的继承与发展,显示温病理论在当今传染病治疗中的作用,对突发性传染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以上两部分约百万言,是为温病学形成发展的一头一尾。作者将类编零散资料与整理原著相结合的编纂创意,在于使“神龙首尾俱全”。有了这一头一尾,温病学说则渊源有自,薪传有人,整个《温病大成》前五部也随之贯穿一气、前呼后应。

需要指出的是,《温病大成》的画龙点睛之作是第六部的《温病理论源流研究》。该篇不是前人文献的汇集类编,而是课题组研究人员新撰的研究论著。也可以说,该篇是在前述众多温病文献整理基础上的理论探讨。其中从源及流,将温病理论发展的整体面貌完整地展示给了读者,并对温病理论发展状况提出了许多原创性见解。在该篇之末,作者明确地得出结论:“中医温病理论的系统思维和注重平衡调节的治疗理念,以及在防治传染病中所显示出的确切疗效,证明了中医药防治突发灾害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优势,并且提示我们应该进一步总结和阐明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证治规律,重视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作者还信心十足地对温病学在当代的作用发表了看法:“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有明显优势。对于凡是我们辨证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的急性传染病,无论是古籍中曾有记载,还是类似于SARS的前所未有的新型瘟疫,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方法结合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原则,以遵循临床证据为基点,既不违背原则,又不拘泥固守,在治疗的全过程周密、慎酌、灵活地遣药用方,就会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改善生命质量等方面提高治疗效果,在中医药对温病的治疗中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QQ|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東里論壇 ( 粤ICP备14015598号 ) 公安备案图标粤公网安备 44512202000019号
GMT+8, 2024-4-18 14:19 , Processed in 0.103391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