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東里論壇

搜索
查看: 4723|回复: 1

[轉載] 做学问能否认真点?——评《义和团的社会表演》

[复制链接]

335

主题

486

帖子

3089

积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89
发表于 2014-11-4 13:33:37 |阅读模式
刚看完一本书,《义和团的社会表演》,看得有点郁闷。作者是路云亭,50多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作者在《后记》中说,2007年初稿,经二稿、三稿,到2014年定稿,应该花了很大的功夫。因为比较新,我以为会对义和团运动有点新研究、新观点,便买了一本。看了前面部分便发现没什么新东西,便以较快的速度浏览了一遍。即便这样走马观花,也发现这本书有不少毛病。

    第16页,全书第一章第一段写到,“广义地说,义和团起事应从光绪十三年(1887年),直隶冠县梨园屯……”;第145页,作者写到:“义和拳运动始发点是山东冠县的梨园屯……”。读者是否有点迷惑,到底是直隶还是山东?第322页,作者又写到:“河北冠县梨园屯”;第339页,作者引用民国23年的《冠县志》提到“河北梨园屯”;第448页,又引用美国学者周锡瑞的文字:“冠县位于鲁西南地区,大约在济南正西……”。直隶在历史上有不同的指向,但在清朝,直隶特指今天的河北省。问题来了:冠县、梨园屯到底是在河北还是在山东?

    查现在的中国行政地图,梨园屯的确在河北威县,现在叫做“梨元屯镇”,因此,直隶、河北似乎是对的。但是,很多史书都说“山东冠县梨园屯”,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在清朝时,现在的梨元屯当时属于山东冠县的行政管辖范围,但它与山东冠县并不交界,距离山东冠县县城100多里,是一块“飞地”。在这块飞地中,还有属于临清、邱县、曲周县、鸡泽县的小块飞地,因为属于山东冠县的飞地面积最大,因此,一般称为山东冠县梨园屯。这种犬牙交错的“飞地”,除了梨园屯,在清朝时还有其他地方,例如山东寿张、梁山地区也有这么一块飞地,只是因为它“飞来飞去”都属于山东各县,因此不太容易搞错。而冠县梨园屯“飞”到了直隶(河北),便造成很多人不明究竟的困惑和混乱。现在,经过行政区域调整,这种“飞地”现象已取消,梨元屯明确属于河北威县管辖。然而,对于学者来说,忽而河北、忽而山东,显然很不严谨,会让普通读者摸不着头脑,至少应该有一个注明吧?抑或是作者根本不知道这个曾经存在的“飞地”,凭想象行笔,写到哪算哪?这也太不认真了吧。

    路云亭先生的这本书大量、多次引用美国学者周锡瑞的著作,还有山东大学历史系路遥教授关于义和团的著作。我认为,作者如果简单通读过周锡瑞、路遥的著作,就不会留下这种糊里糊涂的硬伤。因为,在周锡瑞和路遥的著作中,关于梨园屯飞地有明确的介绍,说它当时是“山东冠县梨园屯”才是正确的。然而,路云亭引用二位学者的著作,居然搞不清这个“飞地”的史实,实在令人不解。

    前文提到路云亭先生在《义和团的社会表演》一书第448页引用了周锡瑞的文字,该引用注解指出是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第155页。我手欠,查了一下周锡瑞的这本书,在第155页根本没有路云亭引用的那段文字。路云亭引用的这段文字出现在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的第132页。而且,周锡瑞这段文字描写冠县是在“鲁西边界地区”,路云亭的引用却说在“鲁西南地区”,周锡瑞对冠县的方位描述是正确的,路云亭引用的方位描述显然不对。这是一个疏忽或错误吗?我不知道。因为我手边周锡瑞著作的版本是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也许路云亭引用的是另一个版本,但他没有注明是哪个版本,所以,这种引用显然很不严谨。然而,不管路云亭引用的是周锡瑞该书的哪个版本,在他引用的那段话的后面,也就在后面一页,周锡瑞就介绍了“梨园屯飞地”的史实,路云亭如果读过周锡瑞的书,不应该不知道,不应该把冠县梨园屯在河北、山东之间送来送去吧?

    路云亭《义和团的社会表演》一书的第162页写到:“安海是军人,杀德国公使瓦德西本为违反国际公约的举动……”,这个错误太离谱了。被杀的德国公使名叫克林德,瓦德西是克林德被杀后,派到中国来“复仇”的八国联军总司令。路云亭先生数易其稿,在该书《后记》中还写到自己为写此书“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对这个简单的史实,是真搞不清楚,还是疏忽?虽然我相信是疏忽,但出版社的编辑、校对呢?这样一个硬伤堂而皇之地印在书上,太丢人了吧?

    路云亭先生在该书《后记》的最后写到:“我学的是中文,并非历史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科班出身”,这种自我谦虚的表述似乎可以为上述错误或疏忽找到一点辩解理由。该书的作者介绍写明:路云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修戏曲史与戏曲学”。那么,对于戏曲,作者应该不太会出错吧?在《义和团的社会表演》第486页,作者写到:“关公戏也被称为关戏,是专演关羽事迹的戏。以专演一人事迹而称为戏者,在中国戏曲史上绝无仅有,即使专演孙悟空的大圣戏,其规模、品类、影响力,均不可与关戏相埒。”我是否该停一下,让读者自己想一想上面这段话?孙悟空不是人,将大圣戏与“专演一人事迹而称为戏者”的“关公戏”相比较,本来就有点不伦不类,但这还是其次。全中国任何一个有点戏曲常识的农民都会发现这段话哪里不对劲,套用网络语言:“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啊!”

    196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羽戏集》,共收入关公戏27个,应该说不少,没收入的还有。但即便是这样,将“关公戏”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绝无仅有”,显然是错误的。中国戏曲中“专演一人事迹而称为戏者”,至少还有“包公戏”。从历史说,元杂剧中的“关公戏”很少,元杂剧中的“包公戏”就有11种,是已知元杂剧中最多的个人故事剧类。明代新增“包公戏”可查的有8种,清代“包公戏”有9种,晚清民初“包公戏”更是爆发式增长。即便我们没有“关公戏”、“包公戏”全部剧目的数量比较,“包公戏”的地位即便不超过“关公戏”至少也不相上下吧?平常人说点不靠谱的话没什么,一个“主修戏曲史与戏曲学”的博士、博士后,说出“关公戏”是“绝无仅有”这样决然的话,实在让人怀疑究竟有没有研究中国戏曲史。

    上述几点,我是想说一个问题。做学问是好事,中国现在需要认真做学问的人,但做学问真的应该认真一点。像路云亭这本书,洋洋洒洒50多万字,我仅快速阅览便发现这几处明显的严重问题,不知道该书中此类问题还有多少。这样做学问显得很不认真,枉费了学者的称号,也对不起购书的读者。这本500多页的书,定价98元啊。说实话,不值。但该书多少还有点价值,引用了不少其他著作,引文占全书的篇幅估计有三分之一。这些引文多少还有点价值。


摘录自“刘仰”博客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2v9u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59

帖子

6188

积分

嘉賓

Rank: 5Rank: 5

积分
6188
发表于 2014-11-10 19:25:38
個人覺得,無論做什麼也好,
認真一點都是應下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QQ|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東里論壇 ( 粤ICP备14015598号 ) 公安备案图标粤公网安备 44512202000019号
GMT+8, 2024-4-28 00:53 , Processed in 0.120453 second(s), 4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